书籍详情
《LabWindows》[34M]百度网盘|亲测有效|pdf下载
  • LabWindows

  •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3-01
  • 热度:11249
  • 上架时间:2024-06-30 09:08:33
  • 价格:0.0
书籍下载
书籍预览
免责声明

本站支持尊重有效期内的版权/著作权,所有的资源均来自于互联网网友分享或网盘资源,一旦发现资源涉及侵权,将立即删除。希望所有用户一同监督并反馈问题,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或发送邮件到ebook666@outlook.com,本站将立马改正

内容介绍

内容简介

  《LabWindows/CVI虚拟仪器设计技术(附光盘)》从工程应用出发,对LabWindows/CVI实际开发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析,使读者能够快速熟悉编程原理、编译机制,熟练掌握各种应用开发技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LabWindows/CVI虚拟仪器设计技术(附光盘)》从基本控件使用、基本算法设计、项目集成与优化、场景与游戏设计、信息读取、动态效果设计、基本图像处理、图像格式转换与显示、绘图与打印和Windows控件使用十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说明。书中提供了大量不同层次的实例,并附详细注释说明,使读者能更加深入地理解程序设计的方法,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本书可作为工程技术人员和科技工作者学习设计虚拟仪器的自学用书,也适合作为大专院校电子、通信、自动化、机械、测控技术与仪器、测试计量技术、计算机、信息技术等专业的教学用书。

目录

1 基本控件使用
1.1 回调函数
1.1.1 回调函数设计方法
1.1.2 回调函数程序设计
1.2 三态开关
1.2.1 三态开关设计方法
1.2.2 三态开关程序设计
1.3 Ring箭头设置
1.3.1 Ring箭头设计方法
1.3.2 Ring箭头程序设计
1.4 Tab控件
1.4.1 Tab控件设计方法
1.4.2 Tab控件程序设计
2 基本算法设计
2.1 进制转换
2.1.1 进制转换设计方法
2.1.2 进制转换程序设计
2.2 ASCII码查询器
2.2.1 ASCII码查询器设计方法
2.2.2 ASCII码查询器程序设计
2.3 软件注册
2.3.1 软件注册设计方法
2.3.2 软件注册程序设计
3 项目集成与优化
3.1 多个项目集成
3.1.1 多个项目集成设计方法
3.1.2 工程1程序设计
3.1.3 工程2程序设计
3.1.4 工程3程序设计
3.2 外部编译器支持
3.2.1 编译系统
3.2.2 ANSI C编译器
3.3 使用LabWindows/CVI自身编译器
3.3.1 UIR文件独立存在
3.3.2 UIR文件包含到EXE中
3.3.3 UIR文件转换为C文件
3.4 使用外部编译器
3.4.1 命令行编译器使用
3.4.2 外部编译器使用说明
3.4.3 外部编译器支持选项
3.4.4 外部编译器设置
3.4.5 外部集成开发环境设置
3.4.6 使用Microsoft Visual C++ 6.0外部编译器举例
3.4.7 使用Microsoft Visual C++ 2008外部编译器举例
3.5 使用外部集成开发环境
3.5.1 LabWindows/CVI复杂程序
3.5.2 在Microsoft Visual C++ 6.0集成开发环境中编译
3.5.3 在Microsoft Visual C++ 2008集成开发环境中编译
4 场景与游戏设计
4.1 移动控件
4.1.1 移动控件设计方法
4.1.2 移动控件程序设计
4.2 时钟制作
4.2.1 时钟制作设计方法
4.2.2 时钟制作程序设计
4.3 下雪场景
4.3.1 下雪场景设计方法
4.3.2 下雪场景程序设计
4.4 打字练习
4.4.1 打字练习设计方法
4.4.2 打字练习程序设计
4.5 打蜜蜂
4.5.1 打蜜蜂设计方法
4.5.2 打蜜蜂程序设计
5 信息读取
5.1 获得文件属性
5.1.1 获得文件属性设计方法
5.1.2 获得文件属性程序设计
5.2 读取文件内容
5.2.1 读取文件内容设计方法
5.2.2 读取文件内容程序设计
5.3 获得计算机相关信息
5.3.1 获得计算机相关信息设计方法
5.3.2 获得计算机相关信息程序设计
5.4 剪贴板操作
5.4.1 剪贴板操作设计方法
5.4.2 剪贴板操作程序设计
6 动态效果设计
6.1 窗口背景平铺
6.1.1 窗口背景平铺设计方法
6.1.2 窗口背景平铺程序设计
6.2 动态创建控件
6.2.1 动态创建控件设计方法
6.2.2 动态创建控件程序设计
6.3 动感的图像按钮
6.3.1 动感的图像按钮设计方法
6.3.2 动感的图像按钮程序设计
6.4 动画进度条
6.4.1 动画进度条设计方法
6.4.2 动画进度条程序设计
6.5 颜色渐变进度条
6.5.1 颜色渐变进度条设计方法
6.5.2 颜色渐变进度条程序设计
6.6 文本颜色控制
6.6.1 文本颜色控制设计方法
6.6.2 文本颜色控制程序设计
6.7 控件内容拖拽
6.7.1 控件内容拖拽设计方法
6.7.2 控件内容拖拽程序设计
7 基本图像处理
7.1 灰度图像
7.1.1 灰度图像设计方法
7.1.2 灰度图像程序设计
7.2 灰度图像快速算法
7.2.1 灰度图像快速算法设计方法
7.2.2 灰度图像快速算法程序设计
7.3 局部图像放大
7.3.1 局部图像放大设计方法
7.3.2 局部图像放大程序设计
7.4 图像裁剪
7.4.1 图像裁剪设计方法
7.4.2 图像裁剪程序设计
7.5 色彩渐变效果
7.5.1 色彩渐变效果设计方法
7.5.2 色彩渐变效果程序设计
7.6 图像运算效果
7.6.1 图像运算效果设计方法
7.6.2 图像运算效果程序设计
8 图像格式转换与显示
8.1 图像格式转换
8.1.1 图像格式转换设计方法
8.1.2 图像格式转换程序设计
8.2 GIF图像显示
8.2.1 GIF图像显示设计方法
8.2.2 GIF图像显示程序设计
8.3 图像压缩
8.3.1 图像压缩设计方法
8.3.2 图像压缩程序设计
9 绘图与打印
9.1 鼠标绘图
9.1.1 鼠标绘图设计方法
9.1.2 鼠标绘图程序设计
9.2 打印操作
9.2.1 打印操作设计方法
9.2.2 打印操作程序设计
10 Windows控件使用
10.1 Animation控件
10.1.1 Animation控件使用方法
10.1.2 Animation控件程序设计
10.2 UpDown控件
10.2.1 UpDown控件使用方法
10.2.2 UpDown控件程序设计
10.3 MonthView控件
10.3.1 MonthView控件使用方法
10.3.2 MonthView控件程序设计
10.4 FlatScrollBar控件
10.4.1 FlatScrollBar控件使用方法
10.4.2 FlatScrollBar控件程序设计
10.5 StatusBar控件
10.5.1 StatusBar控件使用方法
10.5.2 StatusBar控件程序设计
10.6 CommonDialog控件
10.6.1 CommonDialog控件使用方法
10.6.2 CommonDialog控件程序设计
参考文献

前言/序言

  虚拟仪器技术就其实质而言,是利用高性能的模块化硬件,结合高效灵活的软件来完成各种测试、测量和自动化的应用,正是基于此,National Instruments公司提出了“软件就是仪器”的概念,将虚拟仪器开发工具上升到了仪器设备的高度。LabWindows/CVI是经过长期工程实践验证的ANSI C集成开发环境,为工程师和科学家提供用于创建测试和控制应用的全套编程工具,兼有C语言的易用性、复用性以及丰富专业的函数库,适用于仪器控制、数据采集、分析和用户界面开发。
  大部分使用LabWindows/CVI的程序开发人员都是用它作为测控程序的开发工具,然而,作为一种通用的开发工具或者称开发语言,它能做的事情不止于此,如仪器驱动开发、简单游戏开发、图形图像开发等,在这些方面,本书列举了大量的开发实例可供读者参考。
  对于一般的用户桌面程序设计而言,无论使用何种语言,何种开发工具都能比较容易实现,但在实现时,每种开发环境却有各自的优点与缺点。对于工程师组建一个系统工程,如上下位机系统,下位机系统的固件开发,上位机的驱动和接口程序开发等,如果使用相同的开发语言或许是一种不错的选择,而C语言就是首选,特别适合于电子、通信、测试类系统集成开发,笔者在后续的书中将会重点提到。
  本书主要以LabWindows/CVI 9.0集成开发环境为基础展开论述,包括了基本控件使用、基本算法设计、项目集成与优化、场景与游戏设计、信息读取、动态效果设计、基本图像处理、图像格式转换与显示、绘图与打印和Windows控件使用十个方面,从各种角度、不同层次系统阐述了集成开发环境、编译系统工作原理、程序设计思路、语言使用技巧,提供了大量实例,使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程序设计的思路与方法,提高实际应用能力。本书的例程在Windows XP系统LabWindows/CVI 9.0集成开发环境下全部调试通过,也可以运行在LabWindows/CVI 2009/2010/2012 beta最新开发环境中。
  本书由王建新、隋美丽撰写,高献伟、李莉、靳济方、赵成、张磊、李秀滢、陈汉林、段晓毅、武玉华、董秀则、史国振、李雪梅、冼立勤、耿彦明、曾基石、周玉坤、宿淑春、王丽丰、张克军、姚栋、路而红、霍刚、王爱华、王永会、杨世凤、郭雅萌、张嘏伟、童官军、赵继民、刘英等同志为本书编写提供了帮助,在此一并感谢。
  由于本书涉及面比较宽,加上编者水平有限,时间仓促,书中难免会有不妥之处,希望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