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计算机音乐与作曲基础》[29M]百度网盘|亲测有效|pdf下载
  • 计算机音乐与作曲基础

  •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09-02
  • 热度:7496
  • 上架时间:2024-06-30 09:08:33
  • 价格:0.0
书籍下载
书籍预览
免责声明

本站支持尊重有效期内的版权/著作权,所有的资源均来自于互联网网友分享或网盘资源,一旦发现资源涉及侵权,将立即删除。希望所有用户一同监督并反馈问题,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或发送邮件到ebook666@outlook.com,本站将立马改正

内容介绍

编辑推荐

  根据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组织制订的《大学计算机教学基本要求》中对艺术类专业计算机课程的教学要求进行编写。
  作者长期从事相关课程的教学工作,并且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够准确把握教学规律。
  将基本原理与计算机应用技能紧密结合,注重内容的先进性、可读性与实用性,有助于读者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综合运用。
  每章均附有思考题与练习题,可供读者复习巩同所学知识和上机练习使用。与教材配套的电子教案可在清华人学出版社网站下载。

内容简介

  《计算机音乐与作曲基础》主要内容包括计算机音乐基础知识、计算机应用作曲常用软件介绍、音乐制作软件的基本操作、作曲基础知识、音源音色的特性与运用、音乐织体的类型与写作以及乐曲编配实践等。
  《计算机音乐与作曲基础》的特点是首次将作曲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把相关的计算机软件作为作曲的辅助手段,这一思路来自作者长期的教学实践,符合运用计算机进行音乐创作的学习规律。
  《计算机音乐与作曲基础》主要作为高等学校音乐类各专业计算机小公共课程教材,同时也可作为计算机音乐爱好者的自学用书。此外,对于专业音乐工作者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内页插图

目录

第1章 计算机音乐基础知识
1.1 计算机音乐概述
1.1.1 计算机音乐的定义与基本特征
1.1.2 MIDI的产生与计算机音乐的发展
1.2 计算机音乐设备的配置与连接
1.2.1 计算机乐器的简单配置方式
1.2.2 计算机外围设备的配置
1.2.3 设备的连接
1.3 计算机音乐的制作流程
1.3.1 MIDI信息的输入
1.3.2 MIDI信息的记录与处理
1.3.3 MIDI信息的转换
1.3.4 音频的录制与处理
1.3.5 输出音乐成品
1.4 计算机音乐常用的基本术语及概念
1.4.1 GM、GS、XG标准
1.4.2 MIDI端口与MIDI通道
1.4.3 音源与采样器
1.4.4 VSTi和DXi
1.4.5 WAV、MP3和WMA文件
1.4.6 采样频率与采样分辨率
1.4.7 ASIO、MME、WDM和GSIF
习题

第2章 计算机应用作曲常用软件介绍
2.1 绘谱类软件
2.1.1 Sibelius
2.1.2 Finale
2.2 音乐制作类软件
2.2.1 Cubase/Nuendo
2.2.2 SONAR
2.3 智能作曲类软件
2.3.1 Band ina Box
2.3.2 FL Studio
习题

第3章 音乐制作软件Cubase/Nuendo的基本操作
3.1 软件界面介绍及工程文件基本设置
3.1.1 界面介绍
3.1.2 工程文件基本设置
3.2 VSTi虚拟乐器的使用
3.3 MIDI录入
3.3.1 鼠标录入
3.3.2 实时录入
3.3.3 步进录入
3.4 MIDI编辑
3.4 1常规编辑命令
3.4.2 量化
3.4.3 时值、音高编辑
3.4.4 力度编辑
3.4.5 速度、节拍编辑
3.4.6 插入、删除小节
3.5 MIDI控制器
3.6 MIDI转换音频
3.7 音频编辑及处理
3.7.1 音量调整
3.7.2 淡人淡出
3.7.3 音频测速和变速
3.7.4 音频移调
3.7.5 时间伸缩
3.7.6 EQ调整
3.8 音频效果器
3.8.1 音频效果器简介
3.8.2 插入效果器
3.8.3 发送效果器
3.9 混音
3.9.1 调音台
3.9.2 混音基本步骤
3.10 自动化处理
3.10.1 画笔操作
……
第4章 作曲基础知识
第5章 音源音色的特性与运用
第6章 音乐织体的类型与运用
第7章 音乐织体的写作
第8章 乐曲编配实践操作
附录A GM音色表
附录B GM打击乐音色键位表
附录C Cubase/Nuendo常用快捷键一览表
参考文献

前言/序言

  运用计算机进行音乐创作是计算机音乐课程的主要学习内容之一,长期以来,这部分内容被局限于计算机音序的输入与编辑,即所谓MIDI部分的学习,这样的结果是导致相当一部分学生掌握这些技术后仍然无法利用计算机进行音乐创作。其中关键的问题是作曲技术如何融入计算机音乐制作的学习之中被忽略了,这可在各种介绍计算机音乐制作软件的书籍中得到证明。
  有人会问,作曲本身就是一门系统的学问,其中包括所谓的“四大件”和作曲主科的学习,要在短短的一学年(甚至一学期)内既要学会计算机音乐制作软件的操作,又要掌握一定的作曲知识,可能吗?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有必要了解清楚这样一个前提:大多数人学习计算机音乐制作的目的是什么?估计在众多的答案中,占前几位的会是——为歌曲配伴奏(编曲)、为影视或广告配乐、编写舞蹈音乐、做电子舞曲等,可能很少人会打算利用计算机来制作交响乐。上述答案说明这样一个事实,大多数人是为了应用性的目的而学习计算机音乐制作,而应用性作曲从技术层面来说,其难度远远低于一部交响乐的写作,因此,在较短时间内完成应用性作曲知识的学习是有可能的。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开始了如何将应用作曲技术与计算机音乐软件使用的学习相结合的探索。
  首先要考虑的是,教学上如何安排才能将二者很好地结合起来;其次,得决定哪些知识点为应用性作曲所必需;第三,学习时间多长才合适。一般来说,音乐类专业大学一、二年级基本上都完成了音乐基础理论与和声课程的学习,因此,在三年级开始开设计算机应用作曲的课程比较合适。在具体安排上,可以先学习计算机音乐基础知识和相关应用软件的使用,然后再开始应用性作曲技术的学习,同时将这两方面的内容结合起来,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在知识点的选择上,一定的作曲基础知识,如主题写作、旋律发展手法、曲式结构、和声与复调的应用、配器常识等是必须掌握的。此外,音乐织体的类型与运用是多声部写作必不可少的基础,还有各种类型乐器的音色特点也必须了解和掌握。至于学习时间的安排,可以根据不同学校和不同专业的情况灵活掌握,非作曲专业的音乐类学生学习计算机音乐的时间通常为一学年,在这一年时间内,将计算机绘谱和计算机应用作曲的内容结合起来统筹安排,是可以完成所有学习任务的,这一点在笔者所在学校的多年教学实践中已经得到证实。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体会到,将应用作曲技术与计算机音乐软件使用结合起来同步学习并不像一些人想象的那么困难,因为这本身就是一件事情的两个方面,只不过以前将它们分散在不同的课程中进行而已。要说二者有什么区别的话,那就是计算机音乐软件的使用偏重技术的成分更大一些,而应用作曲技术的学习则是技术与艺术兼而有之。当技术与艺术融为一体的时候,二者已经很难分出你我,不好说哪个更难掌握,计算机音乐制作的学习,从本质上来说,就是那么一回事。
  令人高兴的是,我们的实践得到教育主管部门与同行专家的充分肯定,本教材首先是以《计算机辅助作曲》的书名获得广西高等学校“十一五”优秀教材项目立项,后来经过教育部文科计算机基础教学指导委员会音乐组专家们讨论,建议更名为《计算机音乐与作曲基础》,并决定将该课程正式列入2008版《教学基本要求》艺术类小公共课程的目录之中。有了这么强有力的支持,相信会有更多的有识之士会逐渐认识到将二者结合起来同步教学的可行性和优越性,并加入到我们的实践行列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