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密码简史》[53M]百度网盘|亲测有效|pdf下载
  • 密码简史

  • 出版社:嘉友缘图书专营店
  • 出版时间:2020-11
  • 热度:10899
  • 上架时间:2024-06-30 09:08:33
  • 价格:0.0
书籍下载
书籍预览
免责声明

本站支持尊重有效期内的版权/著作权,所有的资源均来自于互联网网友分享或网盘资源,一旦发现资源涉及侵权,将立即删除。希望所有用户一同监督并反馈问题,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或发送邮件到ebook666@outlook.com,本站将立马改正

内容介绍

  商品基本信息,请以下列介绍为准
商品名称:密码简史(穿越远古展望未来)/杨义先趣谈科学丛书
作者:杨义先//钮心忻
定价:99.0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11-01
ISBN:9787121398711
印次:1
版次:1
装帧:
开本:16开

  内容简介
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密码始终给人一种神秘的印象。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密码与政治和军事斗争密不可分,无论是在古代战场,还是在现代战争中,密码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交战双方加密、破译、传递、获取情报的重要手段,也因此成为许多影视剧是谍战剧中的重要元素。在当前信息网络时代,密码被广泛地应用于政治、经济、社会各个方面,密码不仅是维护网络空间的重要法宝,也是构筑网络信息系统免疫体系和网络信任体系的基石。甚至可以说,密码直接关系国家政治、经济、国防和信息,不仅是保护国家和人民根本利益的战略性资源,还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支撑。
本书是一部关于密码的科普著作。读者不但能从书中了解到外国古典密码、中国古典密码代密码、一战密码、机械密码、二战密码、现代密码等通信密码的前世今生,更能站在符号系统的高度,向前回顾密码对人类“占据并稳居生物链”所做出的巨大贡献,向后展望量子密码、抗量子密码、量子计算机和DNA计算机等未来密码;不但让读者体会密码破译的精彩游戏,还提醒了密码研究的两个重要方向,即“抗DNA计算密码”和针对特定人或事的密码“通用”破译系统。

  目录

前言
第1章 外国古典密码
1.1 古埃及密码
1.2 古印度密码
1.3 古罗马密码
1.4 古希腊密码
1.5 阿拉伯密码
第2章 中国古典密码
2.1 商朝密码
2.2 周朝密码
2.3 宋元密码
2.4 明清密码
2.5 游戏密码
第3章 代密码
3.1 专业密码研究者
3.2 巴宾顿密码事件
3.3 表格代换的密码
3.4 路易十四的密码
3.5 密码破译计算机
第4章 一战密码
4.1 密码密钥博弈
4.2 ADFGVX密码
4.3 齐默尔曼电报
4.4 一次一密密码
4.5 文盲密码专家
第5章 机械密码
5.1 杰斐逊密码
5.2 帕特森密码
5.3 矩阵类密码
5.4 恩密码
5.5 波兰密码三杰
第6章 二战密码
6.1 英德密码战
6.2 美日密码战
6.3 英国密码精英
6.4 图灵传奇
6.5 美国密码精英
第7章 现代密码
7.1 密码过渡
7.2 香农外传
7.3 对称密码
7.4 公钥密码
7.5 密码认证
第8章 未来密码
8.1 密码破译前提
8.2 量子计算机
8.3 抗量子密码
8.4 量子密码
8.5 DNA计算机
第9章 汉字密码新破译
9.1 汉字字趣
9.2 中华文化趣迷
9.3 甲骨文预测表
9.4 汉字时光机
9.5 汉字的魅力
结语
参考文献

  前言
密码者,密之码也!这里的“码”,泛指所有可能的、有含义的人为符号括但不限于声音、文字、数字、图画、徽章、标识、手势、、动作等。这里的“密”,意思是不知道,确切地说是不知道符号的含义;所以,“密”既是相对的,又是的。 之所以说“密”是相对的,那是因为对任何人为符号而言,一定有人知道其含义。比如,该符号的编制者本人肯定知道其含义,秘方就是这种情况;或者信息的收发双方知道其含义,机要通信就是这种情况;或者某一类人知道其含义,各族语言或文字就是这种情况,尽管每种语言的创造初衷是为了便于交流而非保密;或者某种特殊人群知道其含义,各学科的科学成果就属于这种情况,如数学家们驾轻就熟的公式对普通百姓来说,几乎就是天书。而密码的魅力就在于,在本来不知密的人群中有一批人,千方百计想知道那些本不属于自己的秘密信息,毕竟信息就是财富,信息就是力量;知道了别人的秘密,就有可能夺取别人的财富,或者在博弈中打败别人,以增强自己的综合竞争力。另外,密码编制者及其友方,有时也要千方百计阻止其他人知晓其密码的含义,毕竟人都有自己的隐私,都不想与别人分享自己的秘密,更不用说事关重大的机密了。 之所以说“密”又是的,那是因为,一方面,任何符号及其含义,都可以彼此独立,这也是人类拥有众多语言和文字的根本原因;换句话说,同一个符号,随地都可能拥有无穷多种含义,其含义不可,以了解已有各种密码的前世今生。接着,在第8章的“未来密码”中,不但客观展望了量子密码、抗量子密码、量子计算机和DNA计算机等热门话题,更提出了未来密码的两个重要研究空白,即“抗DNA计算密码”和密码“通用”破译系统,希望对业内读者随后的科研选题,是密码领域的博士生和青年才俊们有所帮助。再接着,在第9章中,介绍了许多有趣的汉字密码新破译,由此可见,密码其实是一个很好玩的学科,破译密码真的可以像玩游戏那样有趣。后,本书的结语也很重要,它再次回到符号系统的视角,将作者意犹未尽的密码观行了更深入的阐述:不但涵盖了过去、现在和将来的所有密码,更借鉴“通用外语翻译系统”的思路,在符号系统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针对特定人和事的密码“通用”破译思路;因此,可以形象地说,本书用符号系统这根金线,将所有密码珍珠串成了一条项链,但愿大家能喜欢。 身为中国密码学会的首任副理事长,我一直都在努力,希望撰写一部关于密码的科普图书,使它能达到“外行不觉深,人人能读懂;内行不觉浅,专家能受益”;但因能力和有限,数次动笔都半途而废,创作思路也一改再改,素材筛选更是反复取舍。终于,这次咬牙坚持写成,到底是否及格,还请各位评委亮分。 本书成型于曹雪芹当年创作《红楼梦》的茅庐邻里,定稿于2020年的新型冠状病毒肆虐期间。但愿疫情早日结束,但愿此类灾难不再重现;但愿人类早日破译新冠病毒的密码,尽快研制,出相应的疫苗;祝愿抗! 杨义先 2020年3月12日于北京西山温泉茅庐,的是信息加密和破译,而非信息的传输,所以就忽略了信息的载体问题。 人类为啥要对信行加密或破译呢?这就涉及人的本性是善是恶,这也是个颇具争议的问题。《三字经》等认为“人之初,性本善”;而许多的立足点则是“人性本恶”,且每个人都带有“原罪”。本书当然不想介入这样的争议,但有的时候,人类确实是自私的;否则就不需要密码了,当然也就更不需要密码破译了。幸好,生物学家从基因角度出发,给出了一些旁证,即所有生物的基因都是自私的!其逻辑推理可详见《自私的基因》,简要说来:生物的个体和群体,只是基因的临时载体;只有基因才是永恒的,基因既是遗传的基本单位,也是自然选择的基本单位;基因的本质是自私的,基因控制了生物的各种活动和行为,其目的就是为了使基因本身能更多、更快地,只要能达到这一目的,基因甚至可以不择手段或制造若干假象。比如,不同基因组合在一起,是基因之间的一种互相利用,目的也是为了更好地和延续。不同的生物承载着不同的基因组合,以图更加适应外部环境,使得承载这些基因组合的生物更加兴旺发达,儿孙满堂,从而使得其含的基因也扩增。如果某种基因组合不适应外部环境,那将导致承载这些基因组合的生物衰败甚至灭绝,从而使得其含的基因很难扩增。因此,生物的演化史,本质上就是自私基因的一种统战策略,是基因实现自身万寿无疆的手段之一。又比如,动物照料后代,从生物个体角度来看,虽是一,种利他行为;但是,正是由于基因控制着这种表面上的利他行为,才完成了基因自身的,从而使基因得以生存和延续。因此,所有生物个体的利他行为,其实都是基因自私的结果;基因感兴趣的事情,就是不断重复拷贝自身,以便在演化过程中争取限度的生存和扩张。由于基因掌握着所有生物的遗传密码,每个基因都有各自的利益,基因之间、基因和生物个体之间也会产生利益冲突;所以,一切生命的繁殖演化,终都归结于自私基因的演化,基因才是自然选择和自我利益实现的基本单位。 …… 本书将介绍通信密码发展的代表性成果、思路和人物。具体来说,首先在序和前言中,我们将站在符号系统的高度,把古往今来的所有通信密码,统统归结为符号系统的能。读者也许会惊讶地发现:天哪,原来人类起源于密码,人类的展,一刻也不曾离开过密码。实际上,密码还是人类文明几乎所有重大突破的和发动机,比如,承载认知革命的语言是密码,承载农业革命的经验也是密码,承载科技革命的各项重大发现更是密码;至于电子计算机、量子计算机和DNA计算机的发明,则无一不是起因于密码,然后又广泛应用于密码。然后,本书将用7章的篇幅,分别介绍外国古典密码、中国古典密码代密码、一战密码、机械密码、二战密码、现代密码等历曾经扮演过重要角色的各种通信密码,以及相关的人物和精彩故事等;这部分是全书的主体,读者从中可,能被所有人知晓,哪怕符号的编制者满世界地广而告之。另一方面,人与符号是密不可分的,人的思想、行动、交流等所有活动都离不开符号;更地说,人与所有动物的主要区别,其实就是能否创造和使用符号系统;甚至可以说,人是被符号系统控制的生物,这也是为什么人能被骂死的根本原因。一步地说,所有密码,其实都是某种符号系统;反过来,所有符号系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都具有能。由此可见,密码与人类的关系是多么紧密;所以,各位读者朋友,无论您在哪个行当工作或学习,其实都有必要了解一些密码知识,也都有必要阅读本书。 实际上,若从符号系统的高度来看,密码所涉及的范围广泛,因为它甚至可以和符号系统画等号,几乎所有人类文明步,都可以归结为某种符号密码系统步;概括起来可以说:密码乃人类之源,胜负之泉步之路,智慧之巅。因此,本书在选取内容时,就必须忍痛割爱,大刀阔斧地做减法。比如,人类的所有科研活动,无论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或哲学和数学等思维科学的活动,其实就是在创造相应的、能描述尽可能多的新规律的符号系统;换句话说,是科学家们在扮演密码破译者的角色,在试图揭示不曾知晓的相关秘密;这些内容,显然不可能含在本书中。其实,本书将聚焦于通信密码;当然,这里的通信括存储,因为常规的通信是从A地到B地的信息传输,而存储则可看成从当前时刻到未来时刻的通信。换句话说,本书

  作者简介
杨义先,北京邮电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首届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教学名师、国家教学团队(“信息”)带头人、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国家精品课程负责人。现任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中心主任、灾备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公共大数据国家实验室(筹)主任、中国密码学会副理事长。他长期从事网络与信息方面的科研、教学和成果转化工作。他创立的网络空间的统一理论“通论”和高级科普《简史》,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大反响,被各种媒体和网友广泛转载、转发。 曾获得荣誉:政府特殊津贴、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第四届“中国青年科学家奖”、第四届“中国青年科技创新奖”、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中国科协第三届青年科技奖、首届茅以升北京青年科技奖、北京青年五四、第三届北京十大杰出青年、“有可能影响中国21世纪的IT青年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