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转折:眺望IT巅峰》[30M]百度网盘|亲测有效|pdf下载
  • 转折:眺望IT巅峰

  •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4-04
  • 热度:10742
  • 上架时间:2024-06-30 09:08:33
  • 价格:0.0
书籍下载
书籍预览
免责声明

本站支持尊重有效期内的版权/著作权,所有的资源均来自于互联网网友分享或网盘资源,一旦发现资源涉及侵权,将立即删除。希望所有用户一同监督并反馈问题,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或发送邮件到ebook666@outlook.com,本站将立马改正

内容介绍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开创性著作,作者谢耘是“科技北京”百名领军人才之一,曾参加某新型军用雷达设计,主持研发中国第1套有线电视数字加解扰系统及中国第1台基于WindowsCE的掌上电脑,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本书中,谢耘首次将中国哲学和东方思维方式引入信息科学,重新审视IT产业发展,创造性地提出“虚拟映像”思想,以亘古未有的互联网思维实现了技术空间的空前扩展,引导了新的思想潮流。
  本书完整展示了作者关于虚拟映像和主体认识论的理论,论述了基于非结构化信息管理技术的应用模型。书中提到,建立主体的“虚拟映像”将成为一种必然。当我们能够建立起主体虚拟世界的数字映像时,信息与主体之间不再是一种无序随机的联系,这使得我们可以把机器与包括人在内的主体不断接近的过程,推进到应用下面的信息层面,由此将引发信息类应用的一场深刻的变革。以“虚拟映像”为基础的应用模式也将成为未来IT应用的一个具有重大意义的新模式。
  城市“虚拟映像”是智慧城市建设的理论基础,书中基于“虚拟映像”理念建设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以推进我国智慧城市建设进程的观点,与当前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相关指导意见和方向高度契合,为智慧城市建设标准的制定提供了重要依据和论证。

作者简介

谢耘,1963年7月出生,1993年在清华大学电子工程获得博士学位,是一位战略科学家,也是一位学识渊博的布道者。他对于数学、信息科学、哲学、宗教和历史都有非常精辟深刻的认识。本书阐述了作者对于 IT产业发展的思考和对信息论的新认识,提出了虚拟映像和主体认识论的新理论。在本书成稿过程中,编辑作为出版行业的从业者,受本书理论指导和启发,从出版行业的实践谈一下主体认识论和虚拟映像理论对于出版行业发展的指导意义。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章 计算机的诞生与发展历程
第二章 计算机产业发展的重大转折
一、工具:从体能到智能的飞跃
二、图灵的天才与现代计算机的本质
三、冯·诺依曼结构与计算机的工程实现
四、人工智能的诱惑与计算机的局限
五、计算复杂性理论与智能的可实现性
一、当前计算机产业的基本结构与特征
二、软件创新与 IT产业的重大转折
三、IT产业的热点透视与产业价值链
四、回归技术性产业的本质
五、登上产业制高点
第三章 IT应用的发展历程
第四章 解析 IT产业的根基
——“信息”
第五章 以认识主体为基础的信息管理
一、历史进程
二、第一阶段:雏燕初飞——数值计算(或称科学计算)时代(20世纪 40年代到 50年代)
三、第二阶段:繁荣发展 ——结构化数据应用的时代(20世纪 60年代到 90年代)
四、第三阶段:初现端倪 ——非结构化信息及信息分享时代(21世纪 00年代至今)
五、历史进程的关键经验
一、香农“信息论”与“全信息”
二、“全信息”的结构分析
三、有限维度语义空间与结构化数据(信息)
4四、“全信息”中的 “(应用)支撑信息”
五、主信息自身的结构化处理
六、有限维度语义空间与非结构化信息
一、信息管理的合理边界
二、虚拟世界:认识主体拥有的信息集合的意义
三、以主体为基础的信息管理:虚拟世界的数字映像
四、数字化信息与认识主体之间关系的演化历程
五、不同主体的虚拟世界与数字映像
第六章 个人虚拟世界及其数字映像
第七章 IT应用模式的转折与创新
第八章 智能化的未来
后记
超越“东”“西”

精彩书摘

  如前面所做的分析,IT产业正在经历重大的转折,计算机应用正在取代计算机基础平台,成为IT产业发展的核心主导力量。下面我们依然从审视历史开始,来分析计算机应用的发展规律。
  计算机的应用,粗略可以分为两大领域方向。一个是信息处理,一个是过程控制。所谓信息处理,指计算机(及相关设备)作为一个独立完整的人工系统,接受输入信息(数据),经过处理后其输出也是信息(数据)。或者说,人们向计算机系统输入信息(数据),然后从计算机系统得到的还是信息(数据)。
  而在过程控制类应用中,计算机自身不是一个完全独立的系统,而是一个更大的人工系统中的一部分,计算机在其中承担信息(数据)处理任务,其输出的信息(数据)用于系统的控制,而不是提供给人使用。计算机所从属的人工系统,或者输出信息(数据)之外的其他产物如化工、汽车与家电产品等等,或者系统直接服务于人,如大量使用计算机实现飞行控制的飞机作为交通工具为人所用。
  我们后面的讨论,将限制在计算机的信息处理类应用领域。计算机信息处理类具体的应用五花八门种类繁多。为了看清历史主线,抓住主要矛盾,找出产业发展的核心本质,我们略去次要的非典型应用或旁枝末节,以主流典型应用为主线,回顾历史,寻找规律,以探究未来。
  一、历史进程
  在计算机信息(数据)处理应用的发展过程中,计算机处理的信息(数据)类型,逐步发生着变化,它也最直观地标志出计算机应用的不同阶段。
  按照计算机处理的信息(数据)不同类型,我们可以将计算机应用的历程,从计算机诞生开始分为三大阶段:数值计算阶段,基于结构化数据的应用阶段,以及现今所处于的大量非结构化信息处理阶段。
  图3-1。计算机应用三大阶段示意
  在这三个阶段中,除了计算机处理的信息(数据)类型有很大差异外,计算机应用的基础理论或工具方法,应用的基本模式等,具有明显的不同。
  具体来看有五个核心的要素可以概括性反映出计算机应用不同阶段的本
  质特征。它们是:①计算机输入和输出的信息(数据)类型;②计算机应用的理论基础或采用的工具方法;③计算机信息(数据)处理过程的特点,主要体现为应用软件的特点;④计算机信息(数据)处理过程(应用软件)与其处理的信息(数据)之间的关系。⑤如何把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映射(变换)为计算机可以解决的数值基本计算类问题。
  ……

前言/序言

  同厠耘博士一起合作已经十五年了。
  这十五年来,他从一个优秀的产品设计师(主持研发了第一台中文掌上电脑),到优秀的项目经理(主持开发了中国最早的电子商务平台e—bridQe),到领导神州数码的软件业务,到主持神州数码的工程院,已经成长为一个战略科学家。他对信息技术发展三个阶段的总结,特别是对于今天信息技术的应用开始进入虚拟映像的观点,我们具有高度的共识。也正是基于此,我们又共同组织、领导和推动了神州数码的智慧城市战略。
  科学发展观说,社会发展要“以人为本”。人类社会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关注人,但什么是人呢?马克思曾说,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社会关系的总和”,直白地讲,子女眼中你是父母,医生眼中你是病患,雇主眼中你是员工,也就是说,在现实社会中,人是具有多重属性的。在虚拟网络世界里。人同样是以其具备的各种属性存在,虚拟映像就是对网络空间中这些属性的总和。今天的信息技术还没有做到对人的全息模拟,但对于人的多维属性抽象所形成的虚拟映像,已足够用来解决现实社会中极其复杂的问题。
  当马云用支付宝颠覆我们对金融看法的时候,舆论哗然,但这只是开始。信息技术正在重构所有行业:特斯拉的电动汽车已经是个信息技术产品,《壮志凌云》这款游戏可以让所有人在电脑上真实体验飞行的全过程,作为集大成者的智慧城市,更是将突破传统城市中的种种不可能、彻底改变社会生活。
  而这一切的肇始,就是谢耘博士在本书中将着力阐释的城市虚拟映像技术。
  信息技术应用的三个阶段
  信息技术从诞生到现在,一直呈现加速度的发展趋势。站在应用的层面,我们大体可以把它划分为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个阶段,以科学计算为目的和特征。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电子计算机诞生了,这项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发明之一,最初的目的只是为解决炮弹发射后运行轨迹的准确性,使炮弹打得更准。之后,电子计算机强大的计算能力,主要用于科学以及航空航天等领域的数值计算。从现在看,这个阶段的计算机更像一个超级计算器。
  第二个阶段,以关系型数据库为特征的事务处理。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和成本持续下降,电子计算机开始进入更多的商业领域,而且,计算机已经不再是围绕一个点的计算而服务,而是围绕着一个流程、一个系统而工作。以企业的ERP为例,ERP的后台是一系列表单,这些表单是由关系型数据库管理。根据关系型数据库的要求,输入数据进行处理,自动输出标准化的结果。今天,关系型数据库仍然是商业活动中最主要的技术应用,从底层网络设备,到办公自动化系统,到业务辅助系统,到ERP应用,到商业智能,几乎无所不在。
  第三个阶段,伴随着社交网络、地理位置信息服务、物联网以及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信息技术的虚拟映像特征越来越明显,大数据概念的提出,让我们更加肯定,信息技术的应用进入了虚拟映像阶段。
  虚拟映像技术为什么会产生呢?随着信息技术的泛在化,每年有数十亿部智能手机投入使用,而一部普通的智能手机的运算能力,已经超过了1980年代亿次计算机。监控摄影机2,4小时不间断地记录存储,各种感知网络、社交网络和公共信息平台,每时每刻都在不停地产生着各种格式的数据。这些海量数据存储于云端,它们脱离于特定的流程,是对人和物在网络空间中的真实记录。
  这就是我们经常谈的大数据。传统关系型数据库已经无法解释、定义彼此间的关系,只能等海量、异构数据产生以后,再去寻找彼此之间的相互联系。而我们提出的“虚拟映像”,就是根据现实世界的结构,在网络空间中对这些碎片化的数据进行总和重构,形成一个现实社会的动态“倒影”。然后,我们就可以根据不同主题的需要,如教育主题、环境主题、养老主题等,从云端组织这些数据,进行统计挖掘,形成有针对〔生的应用,反过来服务于现实社会。
  那么,让我们再回过头来,看一下现实社会的核心形态是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