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支持尊重有效期内的版权/著作权,所有的资源均来自于互联网网友分享或网盘资源,一旦发现资源涉及侵权,将立即删除。希望所有用户一同监督并反馈问题,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或发送邮件到ebook666@outlook.com,本站将立马改正
商品基本信息,请以下列介绍为准 | |
商品名称: | 极客-改变的创新基因 |
作者: | 姜洪军 |
定价: | 48.0 |
出版社: | 科学 |
出版日期: | 2013-05-01 |
ISBN: | 9787030370686 |
印次: | 1 |
版次: | 1 |
装帧: | 平装 |
开本: | 小16开 |
内容简介 | |
《极客:改变的创新基因》以丰富可考的细节完整再现了20世纪40年代以来波澜壮阔的IT业发展史。它不仅是一部记录硅谷极客的英雄志,更是一卷科技创新的商战史,政府、企业、青年人都可以从中捕获硅谷创新的源动力! |
目录 | |
部分 巨人时代 “它的电子智慧开启了一个全新的。” 《时代》周刊这样评价1946年2月15日正式向公众亮相的爱尼亚克计算机。这台重达30吨的庞然大物此前被严格保密,用来为第二次大战时期的美国军方服务。计算机史上的大型机时代由此拉开帷幕,一批早期计算机极客开始粉墨登场。 1.IBM失先机:计算机史上角逐大幕拉开 2.老枪雷明顿:以胜利的爪子抓住了失败 3.密林隐士:种出蓝色巨人咬不动的胡桃 4.从车库白手起家,惠普演绎硅谷传奇 5.失落的王安:与蓝色巨人交锋数十载 6.硅谷蒲公英:仙童曾经孕育英特尔 7.小型机:赋予新机器以灵魂 第二部分 PC风暴 “它有多种用途,此刻我们甚至还想象不出来。” 1975年年初,《大众电子》对PC鼻祖牛郎星电脑这样含混地评价。这款简陋到甚至没有键盘的产品点亮了英特尔与苹果的PC梦想,给了微软一颗金种子,开启了人类的PC时代。乔布斯、盖茨、奥斯本、卡普尔、卡恩等一批极客走上舞台。 8.游戏人生雅达利:PC风云的青萍之末 9.闪烁天宇牛郎星:光泽惠及IT三巨头 10.科莫多宠物:曾欲吞下乔布斯的苹果 11.遭抹的DRI:把天大机会“让”给微软 12.施乐梦工厂:乔布斯、盖茨至此盗梦 13.蓝色巨人PC梦:大象跳场踢踏舞 14.雷莎风生水起时:盖茨为其设计机型 15.流星奥斯本:出版商启动便携电脑之旅 16.自乱阵脚的可视:微软视窗刀锋在此磨砺 17.自掩其光的文字之星:MicroPro左右手互搏 18.昨日莲花:遭微软“采”,被IBM“摘” 19.一波三折的OS/2:微软在此化蛹成蝶 20.Go行程受阻:笔输入先驱遭微软“封” 21.网络先锋Novell:与微软先对攻后结盟 22.Borland沉没:遭遇创始人和微软双重挖角 23.NeXT的荒原体验:乔布斯度过艰难时世 24.曾打败苹果的康柏:“蛇吞象”后被惠普并购 25.困顿于机遇迷宫,3Com遭遇思科反超 26.桀骜不驯皮克斯:硅谷小子玩转好莱坞 第三部分 潮起互联网 “一个如此不同、如此有用的应用程序,它可能从零开始创造一个新行业。” 1993年12月《纽约时报》对网景浏览器的前身马赛克这样评价。网景加速了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并对PC时代的霸主微软形成了巨大的挑战,改变了IT产业格局。新一代的极客得以突破重围,再次脱颖而出。 27.与美国在线纠缠不清,微软在线度过蹉跎时光 28.被绞的网景:互联网门口滴血 29.昙花一现Be:乔布斯回归苹果的大障碍 30.直销先锋戴尔:曾发豪言建议苹果关门 31.捷威前车之鉴:成为苹果商店反面教材 32.雅虎兴衰:互联网先锋蜕化为落伍恐龙 33.从网络泡沫中游过,卷起电子商务风暴 34.戏“鲨”的Sybase:悠游其间终被噬 35.末路仁科:几经挣扎未脱甲骨文掌心 36.桀骜不驯SGI:在浮华中走向沉沦 37.重磅鱼雷Java:曾让微软多年惴惴不安 38.PowerPC失乐园:IT巨头博弈芯片领域恩仇录 39.“牛顿”陨落:乔布斯扼的智能手机萌芽 40.Napster和电驴:为苹果音乐帝国趟雷 41.康柏失却MP3先机,惠普为苹果做嫁衣 42.微软Zune姗姗来迟:苦苦尾随iPod未果 43.青涩岁月随风去,谷歌小子闯过资本暗滩 44.微软搜索:错失良机后苦苦追赶谷歌 第四部分 重装上阵 “这个对于扎克伯格来说,就像一场击剑比赛,一个竞技场,在这里,完美的一击就是——趁对手不备一剑倒他。” 作家大卫这样评价Facebook创始人。新一代极客在茁壮成长,上一代极客,如谷歌两位创始人则努力焕发第二春,而更老的极客所留下的帝国,如苹果、微软则重装上阵,意欲再续传奇。 45.从吹长号到观风景,微 |
摘要 | |
斗转星移后的蜕变 “我们必须为顾客提供可靠的质量。我们故意落后技术一两年,好让我们的主要客户催促我们,然后我们才为客户开发出可靠的产品。”DEC的高管在接受《追求卓越》作者的访谈时,曾这样介绍公司的战略。 DEC在另外一个场合也介绍过自己的理念: “我们主要的目标不是追求成长,而是成为高质量的企业,从事高质量的工作,这就是说我们对本身的工作和未来的产品感到自豪。只要能够达到高质量的目标,成长自然会随之而来.” “一款的产品能够把自己卖出去。”奥森曾这样说过。 一位市场分析人士称: “DEC依赖顾客为小型计算机找出用途,而不是由公司耗费巨资自行开发、推销这些产品。DEC的销售人员、工程师把产品卖给其他公司的工程人员,和顾客建立起稳固持久的关系……令人惊讶的是,DEC的成长大多不是靠自己的力量,多年来,他们都是跟着顾客提出的有趣构想走。” 但随着技术的发展,购买计算机的消费群也发生了变化。计算机的消费主体从工程师及专业人员扩展到普通人群,比小型机更小的PC应运而生。在PC时代展开的初期,奥森敌视PC,认为PC在商业上将会栽跟头,称“没有理由让所有人在家里拥有一台计算机”。 在奥森眼里,初生的PC乳臭未干,只有简陋的结构、低端的处理器和粗糙的作系统,与之相比,DEC的小型机像五项全能,从作系统、处理器到配件,无一不是经过时间锤炼的精品。他曾在《波士顿环球》上将PC描述为便宜的、短命的、粗糙的产物。英特尔联合创始人安迪·格鲁夫讥讽他这是“卓别林式的嘲笑”。 即使后来,当老对手IBM后来也推出PC时,奥森仍迟迟不动。当DEC员工买回一台IBM PC做样机分析时,奧森把它仔仔细细地看了一遍,然后不屑地说如果是你们造出这样的货色,那就会走人。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名誉教授埃德加.施恩评价:“人们需要更简单、更便宜的PC,DEC却仍在面向技术市场生产复杂设备。” “将军们往往在准备打过去的战争。”管理者经常是带着集中的注意力和火热的激情,但所执行的却是错误的战略,向着错误的方向前进,做着错误的事情。这是《转型》一书的作者拉里.博西迪和拉姆.查兰所描绘的场景。他们认为,企业在结构转型的关键时期,不能再无谓挣扎,而是要大幅度调转航向。他们振聋发聩地指出:要么转型,要么破产。 1998年,DEC被PC领域的后起之秀康柏公司并购。一年以后,通用数据公司也被存储系统、软件和服务厂商EMC所并购。 早在DEC、通用数据公司沉湎于小型机的辉煌时,引导PC新时代的领军人物正在积极地从他们培植的技术沃土中汲取营养。这其中包括苹果联合创始人史蒂夫.沃兹尼亚克(简称沃兹)和微软联合创始人比尔·盖茨。从这一点来说,DEC、通用数据公司“薪尽火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