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PIC单片机原理及应用》[46M]百度网盘|亲测有效|pdf下载
  • PIC单片机原理及应用

  • 出版社: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4-11
  • 热度:10907
  • 上架时间:2024-06-30 09:08:33
  • 价格:0.0
书籍下载
书籍预览
免责声明

本站支持尊重有效期内的版权/著作权,所有的资源均来自于互联网网友分享或网盘资源,一旦发现资源涉及侵权,将立即删除。希望所有用户一同监督并反馈问题,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或发送邮件到ebook666@outlook.com,本站将立马改正

内容介绍

内容简介

  PIC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第5版)
  是“PIC单片机系列教程”的理论教材。以美国Microchip公司的PIC16F877单片机为主线,详细介绍其基本组成、工作原理及其应用技术。全书共分12章,内容包括PIC系列单片机的基本结构、存储器模块、集成开发环境和在线仿真、指令系统、I/O端口、定时器、中断处理、A/D转换、串行通信模式和综合训练等。
  本书内容丰富,通俗易懂,实用性强,列举并分析了大量应用实例,可作为高等工科院校相关专业的本科教材,也可供从事单片机开发应用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目录

第1章PIC单片机组成结构1
1.1嵌入式微控制器系统1
1.1.1单片机系统2
1.1.2PIC系列单片机2
1.2PIC系列单片机概述3
1.2.1PIC系列单片机特点3
1.2.2PIC16F877单片机的结构 6
1.2.3PIC16F877单片机的引脚11
1.3存储器概述13
1.3.1程序存储器13
1.3.2数据存储器14
测 试 题15
第2章PIC单片机存储器17
2.1存储器分类17
2.2程序存储器构架17
2.3数据存储器构架19
2.3.1通用寄存器21
2.3.2特殊功能寄存器22
2.4失电保护数据存储器构架26
2.4.1向E2PROM数据存储器写数据27
2.4.2从E2PROM数据存储器读数据29
测 试 题30
第3章PIC集成开发系统33
3.1MPLAB IDE软件工具33
3.1.1MPLAB的安装33
3.1.2MPLAB界面介绍35
3.1.3MPLAB的组成37
3.1.4器件连接及系统配置38
3.2MPLAB ICD 2 概述40
3.2.1MPLAB ICD 2基本功能40
3.2.2MPLAB ICD 2工作方式40
3.2.3MPLAB ICD 2模块接口连接41
3.3创建源程序41
3.3.1建立源程序文件42
3.3.2建立项目43
3.3.3编译项目文件47
3.3.4源程序编写要素50
3.4程序调试及运行53
3.4.1运行模拟器53

前言/序言

  美国Microchip Technology Incorporated公司(微芯科技公司,以下简称Microchip公司)生产的PIC系列单片机,为从事单片机开发应用的工程技术人员展示了全新的技术内容,为广大用户提供了一种可靠的选择方案。PIC系列单片机以其独特的优势、完整的系列产品,多年来在国外得到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仪器仪表行业更显示出其独特的魅力。近年来,在Microchip公司的努力推广下,PIC单片机已逐渐为国内从事单片机开发应用的工程技术人员所理解和应用。我们也正是基于这样的原因,深感有责任为推动PIC产品在国内的广泛应用贡献绵薄之力。
  PIC系列单片机的硬件系统设计简洁,指令系统设计精炼。在所有的单片机品种中,PIC单片机具有性能完善、功能强大、学习容易、开发应用方便以及人机界面友好等突出优点。学好PIC单片机,掌握其核心技术内涵和拓展其应用范围,将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本书是在作者积累长期教学经验,并总结全国PIC单片机培训班教学体会的基础上形成的。本书以美国Microchip公司的PIC16F877单片机为主线,详细介绍其基本组成、工作原理及其应用技术。书中内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通过大量例题分析和讲解,让读者能够深刻领会PIC单片机的精髓。
  全书共分12章。
  第1章: PIC单片机组成结构。主要讨论PIC系列单片机的基本结构及内部组成模块。
  第2章: PIC单片机存储器。从PIC16F877单片机配置的三大存储器模块作为切入点,对地址寻址方式和存储器结构分布类型进行分析。
  第3章: PIC集成开发系统。分析PIC单片机软件工作平台ICD2集成开发环境及使用方法。
  第4章: PIC指令系统。从操作码类别的角度着手对指令集系统进行分析和说明。
  第5章: 汇编语言程序设计。介绍指令的构造方式,系统伪指令以及常用子程序的设计技巧。
  第6章: I/O端口。讨论I/O端口的基本功能,并对其内部结构及初始化设置进行说明,同时列举了很多应用实例。
  第7章: 定时器/计数器。重点讨论内部3个定时器/计数器结构、配置情况以及工作方式。
  第8章: 中断系统。主要涉及中断源分析及中断服务程序的处理过程。
  第9章: 串行通信方式及通用接收发送器模块。介绍主同步串行通信SPI、I2C模式及异步/同步串行通信USART模式。
  第10章: CCP捕捉/比较/脉宽调制。两个CCP模块与TMR1、TMR2配合,可实现捕捉外部输入脉冲,输出不同宽度的脉冲信号及输出脉冲宽度PWM调整。
  第11章: A/D转换器。介绍10位A/D转换器的工作原理及其应用。
  第12章: PIC单片机综合训练。基于PIC单片机SPI通信方式构建单片机网络化信息交互平台和基于密码保护LCD时钟显示。
  本书自2006年被教育部评选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以来,得到许多重点高校教师的厚爱,本次第4版就是在第3版的基础上,听取了使用本书教授们的建议和良言,对所采用的集成开发环境进行了调整,以介绍MPLAB ICD 2为主。另外,对第3版书中的应用范例给予了较大篇幅的调整,特别是新增了综合训练,介绍两个大型的应用实例。作者的目的是为了使本书更加实用,便于教学以及学生自学。
  本书内容丰富而实用,通俗而流畅,可作为高等工科院校相关专业的本科教材,也可供从事单片机开发应用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荣幸地得到了Microchip公司、贝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杨维坚先生和市场部副总经理王开伟先生以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的大力支持。
  作者写书的灵感来自于长期的实践,特别是本书是与荣获美国Microchip公司“2003年中国区最佳代理商”贝能科技有限公司(www.Burnon.com)、国内最大示波器生产企业江苏绿扬电子仪器集团有限公司(www.lvyang.com)和仪器仪表生产企业上海思锐电子仪器有限公司(www.siruielec.com)等广泛交流和多方位合作的产物。他们为我们的科研开发和实验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和无私帮助。
  上海交通大学朱仲英教授、黑龙江大学石广范教授以及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程武山教授审阅了本教材的初稿,并提出了许多宝贵建议和修改方案。
  在此,借本书出版之际,对有关的人员和单位表示衷心的谢意!
  本书由李荣正、王诚杰、戴国银主编。参加编写的还有王威、王力生、王伟、苏力、戴育良、侯国强、郁君俊、徐卓超、丁晨、杨晓毓、陈文杰、黄烨晨、杜威、秦侃、徐圣俊、梁湧、曹志刚和谢露艳等。李嘉乐承担了书中部分应用实例程序的编写和调试,李荣正负责全书的策划和书稿的主审工作。
  作者真诚地希望把正确、无误的前沿作品奉献给每一位读者,但由于学识所限,书中错误和不妥之处在所难免,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本教材配套有《PIC单片机实验教程》一书,并备有硬件实验开发系统。该实验装置全面考虑学生的动手实践环节,给学生以充分发挥和创新的余地。其特色是: 硬件设备配置较全,组合灵活方便。该实验装置已获国家专利授权,由我们与江苏绿扬电子仪器集团有限公司合作研制。该公司已于2005年初推出了“模块式开放型PIC单片机实验系统”。凡需要该实验系统的读者,请与作者联系。
  本教材配套有免费PPT电子教学课件。凡需要教学课件的教师,请与作者或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