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2
工业机器人本体设计
项目2
工业机器人本体设计
根据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对工业机器人的定义,工业机器人是一种多用途的、可重复编程的自动控制操作机,拥有三个或更多可编程的轴,拥有生产效率高、产品品质稳定、劳动力成本低廉及操作环境好等优点,主要用于工业自动化领域。
工业机器人的普及是实现自动化生产、提高社会生产效率、推动企业和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有效手段。随着用工成本的增加,“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在这个前提下,机器人产业作为高端智能制造的代表,在新一轮工业革命中将成为制造模式变革的核心和推进制造业产业升级的“发动机”。在我国,机器人的应用是今后发展的一个大趋势。
工业机器人是典型的机电一体化装备,技术附加值很高,应用范围很广,作为先进制造业的支撑技术和信息化社会的新兴产业,将对未来生产和社会发展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国外专家预测,机器人产业是继汽车、计算机之后出现的新的大型高技术产业。现代化机器人已在汽车工业、医药食品、电子制造等领域广泛应用。
工业机器人机械本体包含手臂、手腕、机械手、基座等,通常基座也称机架,是机器人的身躯。手臂分为大臂和小臂,大臂与基座相连接,小臂一端连接大臂,另一端连接手腕。手臂不仅承受被抓取工件的重量,还承受机械手、手腕和手臂自身的重量,手臂的结构、工作范围、灵活程度、承载大小、定位精度等,直接影响工业机器人的工作性能。手腕是在小臂和机械手之间,用于支撑和调整的部件。机械手也称末端执行器,机械手握住不同的工具,便可以完成不同的工作。例如:机械手握住焊枪,可以进行焊接;握住喷枪,可以进行喷涂。机械手还可以搬运物品、组装零件等。
本项目针对工业机器人机械本体的主要零件进行三维设计与建模,其他零件仅用于机器人各部件的装配体中。
任务1工业机器人底座设计
【学习要点】
熟悉工业机器人底座结构
熟练绘制较复杂草图
掌握基准面的创建、使用
掌握较复杂特征创建
一、 工业机器人底座3D视图
工业机器人底座3D视图如图21所示。
图21
工业机器人底座是整个机器人的支撑部件,设计时要考虑稳定性和刚度。工业机器人底座是固定的,直接连接在地面基础上。在设计之初要考虑其装配体中其他零件的摆放位置。
二、 工业机器人底座建模思路
推荐的建模顺序如下:
(1) 绘制底部圆盘草图,采用拉伸凸台;
(2) 绘制上端圆柱草图,采用拉伸凸台;
(3) 圆柱顶部小孔采用拉伸切除;
(4) 绘制底部槽孔,采用拉伸切除;
(5) 绘制底部四个腰形支撑,采用拉伸凸台;
(6) 在腰形支撑上打异型孔和两个小孔,圆周阵列四个。
三、 工业机器人底座建模过程
(1) 新建文件。
单击工具栏中的“新建”命令,选择零件模板,创建一个新零件,如图22所示。
图22
(2) 保存文件。
单击菜单栏中的“保存”命令,在弹出的对话框中将零件命名为底座.sldprt,并保存,如图23所示。注意:模型的命名按照企业相关标准制定,在此不进行详细描述。
图23
(3) 绘制底部圆盘。
选择上视基准面,单击“草图绘制”,绘制一个直径为450 mm的圆,如图24所示。
单击右上角的,保存并退出草图。
在特征树中选择草图1,单击特征“拉伸凸台”,从“草图基准面”,方向“给定深度”,距离4500 mm,如图25所示。
图24
图25
(4) 绘制上端圆柱及顶部小孔。
选择特征“凸台拉伸1”的上表面,单击“草图绘制”,绘制一个直径为126 mm的圆,如图26所示。
单击特征“拉伸凸台”,从“草图基准面”,方向“给定深度”,距离15500 mm,如图27所示。
图26
图27
选择圆柱形上表面,单击“草图绘制”,绘制一个直径为118 mm的圆,如图28所示。
单击特征“拉伸切除”,从“草图基准面”,方向“给定深度”,距离300 mm,如图29所示。
图28
图29
选择“切除拉伸1”后的表面,单击“草图绘制”,绘制一个直径为113 mm的圆,如图210所示。
单击特征“拉伸切除”,从“草图基准面”,方向“给定深度”,距离150 mm,如图211所示。
图210
图211
选择“切除拉伸2”后的表面,单击“草图绘制”,绘制直径为113 mm、107 mm的同心圆,如图212所示。
单击特征“拉伸切除”,从“草图基准面”,方向“给定深度”,距离1.50 mm,如图213所示。
图212
图213
(5) 绘制圆盘底部槽孔。
选择上视基准面,单击“草图绘制”,绘制底部槽(四周)草图,尺寸如图214所示。
单击特征“拉伸切除”,从“草图基准面”,方向“给定深度”,距离3500 mm,如图215所示。
图214
图215
选择上视基准面,单击“草图绘制”,绘制底部槽(中间)草图,尺寸如图216所示。
图216
单击特征“拉伸切除”,从“草图基准面”,方向“给定深度”,距离17000 mm,如图217所示。
图217
选择底部槽(中间)切除后的表面,单击“草图绘制”,如图218所示。
图218
单击圆周阵列,数量3个,如图219所示。
图219
单击特征“拉伸切除”,从“草图基准面”,方向“给定深度”,距离2.50 mm,“所选轮廓”为所有直径为14 mm的圆,如图220所示。
图220
单击特征“拉伸切除”,从“草图基准面”,方向“完全贯穿”,“所选轮廓”为所有直径为9 mm的圆,如图221所示。
图221
(6) 绘制底部四个支撑。
选择上视基准面,单击“草图绘制”,绘制草图如图222所示。
图222
单击特征“拉伸凸台”,等距500 mm,方向“给定深度”,距离2500 mm,如图223所示。
图223
(7) 在支撑上打异型孔。
单击特征“异型孔向导”,孔类型“柱形沉头孔”,终止条件“完全贯穿”,如图224所示。
单击“位置”选项卡,直接在图形上任意选择一个位置,单击“确定”按钮,然后在草图上修改异型孔位置,如图225所示。
图224
图225
单击特征“圆周阵列”,数量4个,如图226所示。
图226
单击“确定”按钮完成。
单击上视基准面,单击“草图绘制”,分别绘制直径为8 mm、12 mm的两个圆,如图227所示。
图227
单击特征“拉伸切除”,从“草图基准面”,方向“完全贯穿”,如图228所示。
图228
单击特征“圆周阵列”,数量4个,如图229所示。
图229
单击“确定”按钮,完成底座设计。将此零件命名为“底座.sldprt”,保存在指定文件夹中。
小结:
底座是一个复杂零件,建模过程多次使用了拉伸凸台、拉伸切除、圆周阵列、异型孔向导等特征,每个特征根据设计的不同要求,选择不同的参数与配置,以实现快速高效的零件建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