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新编计算机基础实践教程》[40M]百度网盘|亲测有效|pdf下载
  • 新编计算机基础实践教程

  • 出版时间:2019-08
  • 热度:7045
  • 上架时间:2024-06-30 09:08:33
  • 价格:0.0
书籍下载
书籍预览
免责声明

本站支持尊重有效期内的版权/著作权,所有的资源均来自于互联网网友分享或网盘资源,一旦发现资源涉及侵权,将立即删除。希望所有用户一同监督并反馈问题,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或发送邮件到ebook666@outlook.com,本站将立马改正

内容介绍

内容简介

  《新编大学计算机基础实践教程(第5版 微课版)》以突出“应用”和强化“能力”为目标,以具有实践性、实用性为编著原则,按照《新编大学计算机基础教程(第五版)》的知识模块结构进行编写。全书各章分为知识体系、学习纲要、实验环节、测试练习四部分内容,对于实践性较强的知识,还增加了技能拓展内容。其具体内容包括对主教材的各章节知识点、技术和方法的提炼、概括及总结以及相关技能拓展、相关实验的具体步骤和各种类型的练习题等,以指导学生学习和理解主教材的内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应用能力,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强化创新实践能力。本书配有二维码,可扫描观看微视频。
  《新编大学计算机基础实践教程(第5版 微课版)》适合作为《新编大学计算机基础教程(第五版)》的配套实践教程,也可作为各类高等学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教材的配套实践教材或自学及相关考试参考书。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部分 计算机系统平台
第1章 计算机概述
知识体系
学习纲要
1.1 计算机发展与应用
1.1.1 计算机产生
1.1.2 计算机发展
1.1.3 计算机分类
1.1.4 计算机特点
1.1.5 计算机应用
1.2 信息在计算机内部的表示与存储
1.2.1 数制的概念
1.2.2 数制转换
1.2.3 计算机信息编码
1.3 计算机系统组成
1.3.1 图灵机
1.3.2 冯·诺依曼型计算机
1.3.3 计算机硬件系统
1.3.4 计算机软件系统
1.3.5 计算机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之间的关系
1.4 计算机工作原理
1.4.1 计算机指令系统
1.4.2 计算机基本工作原理
1.5 微型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1.5.1 微型计算机的基本结构
1.5.2 微型计算机的硬件组成
1.5.3 微型计算机的软件配置
1.5.4 微型计算机的系统维护
1.5.5 个人计算机
1.6 计算机的主要技术指标及性能评价
1.6.1 计算机的主要技术指标
1.6.2 计算机的性能评价
……

前言/序言

  本书是在新工科和工程专业认证大背景下,以突出“应用”和强化“能力”为目标,结合目前计算机基础教育教学改革新理念、新思想、新要求和新技术,以及多年教学改革实践和建设成果,组织教学工作一线的教师和专家,经过数月的研讨,在第四版基础上编写的与《新编大学计算机基础教程》(第五版)配套且融学习指导、实验和测试练习为一体的实践教程。
  本次改版,第一部分计算机系统平台中,合并了原第1章和第2章,删掉了计算机文化一节,删掉了热点技术中的中间件技术、普适计算、网格计算,增加了虚拟现实。第二部分办公信息处理中,删除了原第4章办公信息综述和原第8章Visio绘图工具。第三部分计算机应用技术基础中,删除了原第13章数据库技术基础,更新了原第10章中的相关技术(如5G)。
  全书包括各知识模块的知识体系、学习纲要、实验环节和测试练习,对于实践性较强的知识,还增加了技能拓展内容。知识体系是对主教材的各章节知识点的概括;学习纲要是对主教材各章节知识点、技术和方法的提炼、概括和总结;技能拓展是技术应用能力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实验环节与理论教学同步,能够有效地配合主教材内容,使理论教学通过实验融会贯通;测试练习可供学生进行学习评价,有选择、填空、判断、简答等题型,选题参考了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及相关考试大纲要求,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测试练习配有参考答案,是学生进行总结复习的实用资料。
  本书对知识模块的结构和基本概念、技术与方法的提炼准确清晰,实验内容选用多种类型的应用案例,测试练习题选择具有较强的代表性。本书主要具有以下特点:
  (1)对教材的知识点、技术和方法进行提炼、概括和总结,便于学生巩固复习。
  (2)操作步骤采用易理解的流程图表示,学生容易掌握和上机实践。
  (3)配备相应的实验,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突出对学生动手能力、应用能力和技能的培养。
  (4)配有丰富的不同难易程度的测试练习题,供教师和学生进行测试和练习。
  (5)配有二维码,可扫描观看微视频。
  本书适合作为《新编大学计算机基础教程》(第五版)的配套实践教程,也可作为各类高等学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教材的配套实践教材或自学及相关考试参考书。
  本书由刘琳、王克朝、宋英杰、王健等编著。肖楠、孔庆彦、贾宗福、陆璐、运海红、蒋巍参与编写。具体编写分工如下:第1章由肖楠编写,第2章由宋英杰、王克朝编写,第3章由陆璐编写,第4章由孔庆彦、宋英杰编写,第5章由王健编写,第6章由陆璐、贾宗福编写,第7章由蒋巍编写,第8章由刘琳编写,第9章由运海红编写,第10章由蒋巍编写。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中国铁道出版社有限公司和编者所在学校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对在编写过程中参考的大量文献资料的作者一并致谢。
  由于计算机技术发展飞速,编者限于能力水平,虽尽力跟踪最新技术应用,书中仍难免有不足之处,恳请读者不吝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