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Link原理与应用》[34M]百度网盘|亲测有效|pdf下载
  • Link原理与应用

  • 出版社:国防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6-11
  • 热度:10673
  • 上架时间:2024-06-30 09:08:33
  • 价格:0.0
书籍下载
书籍预览
免责声明

本站支持尊重有效期内的版权/著作权,所有的资源均来自于互联网网友分享或网盘资源,一旦发现资源涉及侵权,将立即删除。希望所有用户一同监督并反馈问题,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或发送邮件到ebook666@outlook.com,本站将立马改正

内容介绍

内容简介

  Link16是美军根据联合作战的需求研制的新型数据链,与之前的数据链相比,在抗干扰能力、保密性和数据传输速率等方面都有较大提高,并增加了精确定位与识别、相对导航和保密话音等功能。《Link16原理与应用》以Link16为主,对数据链模型、标准体系、工作原理、集成和组织应用等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全书共分为8章,包括结论、数据链体系框架、典型数据链、数据链集成应用、数据链组织运用、消息应用处理、典型应用、数据链的发展。
  《Link16原理与应用》可供从事通信、导航、作战指挥、电子对抗等领域研究的科学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学习使用,也可作为高等院校的教学参考书。

内页插图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概述
1.2 数据链的功能
1.2.1 态势信息共享
1.2.2 指挥控制
1.2.3 作战协同
1.2.4 状态监视
1.2.5 威胁告警
1.2.6 文电收发
1.2.7 话音通信
1.3 数据链的地位与作用
1.4 数据链的特点

第2章 数据链体系框架
2.1 功能模型
2.2 技术参考模型
2.2.1 目的和意义
2.2.2 功能层次模型
2.2.3 接口模型
2.3 标准体系
2.4 装备组成
2.4.1 体系组成
2.4.2 数据链的分类
2.4.3 数据链组成与工作方式

第3章 典型数据链
3.1 Link4
3.2 Link11
3.2.1 系统结构
3.2.2 链路功能
3.2.3 装备使用
3.3 Link16
3.3.1 发展历程
3.3.2 系统结构
3.3.3 链路功能
3.3.4 JTIDS原理
3.3.5 装备使用
3.4 Link22
3.4.1 系统结构
3.4.2 基本特性
3.4.3 装备使用
3.5.宽带数据链
3.5.1 CDL
3.5.2 MP-CDL
3.5.3 TCDL
3.6 武器协同数据链
3.6.1 TTNT
3.6.2 CEC
3.6.3 IFDL
3.6.4 MADL

第4章 数据链集成应用
4.1 数据链集成应用概念
4.2 数据链集成应用途径
4.2.1 基于数据库驱动设计的集成应用
4.2.2 基于CORBA的数据链集成应用
4.2.3 基于XML的集成框架技术
4.2.4 基于发布/订阅机制的集成应用
4.3 数据链集成应用设备
4.3.1 战术数据系统
4.3.2 指挥控制处理器
4.3.3 数据链处理器
4.3.4 战术通信处理器
4.3.5 防空系统集成器
……
第5章 数据链组织运用
第6章 消息应用处理
第7章 典型应用
第8章 数据链的发展
缩略词
参考文献

前言/序言

  数据链技术作为现代军事电子信息系统的核心技术,可以将信息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处理、信息控制、预警探测、电子对抗等信息系统紧密地连接在一起,构成陆、海、空、天一体化的作战平台,为上至指挥部、下至基本作战单元提供所需要的各种信息,为取得战争的胜利奠定坚实的基础。
  数据链与传统的话音和数据通信系统不同,传统的话音和数据通信系统是作为透明信道进行信息传输,而数据链的最大特点就是采用不同的组网协议和消息格式,实现与各类指挥控制平台、武器平台、电子战平台的紧密结合,将地理上广域分布的跨军种的各类作战系统/平台与数据链系统有机连接起来,实现战场战术信息的快速交换和共享,使得指挥员能够实时掌握战场态势,缩短决策时间,提高指挥速度和协同能力,增强部队的整体作战效能,以便对敌方实施快速、精确、连续的打击。
  本书共8章。第1章主要介绍数据链的功能、地位与作用、特点;第2章主要论述数据链的功能模型、技术参考模型、标准体系和装备组成;第3章介绍几种典型的数据链,重点对Link16的原理进行详细描述;第4章介绍数据链集成应用的概念、用途、关键技术和趋势;第5章详细介绍了数据的组织运用技术;第6章分类对数据链的各类消息流程进行了介绍;第7章介绍了数据链在现代局部战争中的应用;第8章介绍了数据链的发展。
  本书的出版得益于众多同志的共同努力。郑爱民负责概念和结构设计、第1章的编写和全书统稿;赵曙光负责第2章、第3章和第5章的编写;李宏智负责第6章、第8章的编写;李涛负责第4章、第7章的编写。陈升来参与了第4章、第8章的编写;张满超参与了第7章的编写;孙健参与了第2章的编写。本书在编写和出版过程中,还得到了许多专家的悉心指导,李云茹、赵芦生等对本书内容提出了许多宝贵建议;樊县林、杨志海、黄鸱等给予了大力支持、关心和帮助,在此对他们表示深深谢意。由于本书专业性较强,作者知识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疏漏和不妥之处,敬请专家和广大读者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