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Linux操作系统基础及应用》[34M]百度网盘|亲测有效|pdf下载
  • Linux操作系统基础及应用

  • 出版社: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6-09
  • 热度:11257
  • 上架时间:2024-06-30 09:08:33
  • 价格:0.0
书籍下载
书籍预览
免责声明

本站支持尊重有效期内的版权/著作权,所有的资源均来自于互联网网友分享或网盘资源,一旦发现资源涉及侵权,将立即删除。希望所有用户一同监督并反馈问题,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或发送邮件到ebook666@outlook.com,本站将立马改正

内容介绍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本书适合作为普通高等院校计算机及相关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Linux培训及自学教材。

(1)本书以目前非常流行的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6.5为蓝本,全面介绍了Linux的基本管理、系统维护及网络配置等相关知识。本书从实用的角度出发,主要以终端命令方式介绍Linux系统的操作及管理方法。(2)本书以RHEL 6.5为蓝本,全面介绍Linux的基本知识、系统管理及网络应用等技术。本书主要以Linux的终端字符界面、多用户、网络操作系统的管理方式进行讲解,兼容UNIX的操作理念,抛开了表面的桌面应用,使读者能真正领会Linux/UNIX的特性及操作方法。(3)本书主要面向计算机专业类的学生及学习Linux的初中级用户,采用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讲述方法,通过大量实用的操作指导及有代表性的实例,让读者能直观、系统地了解Linux的基本操作及网络管理方法,并将所学的知识尽快地运用于实践。因此,本书内容全面翔实、案例丰富,浓缩了Linux系统的系统管理及网络服务等知识的精华。

内容简介

本书以目前非常流行的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6.5为蓝本,全面介绍了Linux的基本管理、系统维护及网络配置等相关知识。本书从实用的角度出发,主要以终端命令方式介绍Linux系统的操作及管理方法。
全书内容共分为9章,主要包括Linux概述、Linux的安装、Linux基本命令的使用、Linux系统中用户与组的概念及相关操作、Linux文件系统的管理、进程与作业的相关操作及计划任务、Shell脚本的编写、网络配置方法及远程管理技术、常用网络服务的配置方法等。
本书内容全面、通俗易懂、案例丰富,每章均配有小结及习题,方便读者复习巩固。为了方便教学,本书还配有电子课件等教学资源包,任课教师和学生可以登录“我们爱读书”网(www.ibook4us.com)在线浏览,或者发邮件至hustpeiit@163.com免费索取。
本书适合作为普通高等院校计算机及相关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Linux培训及自学教材。

目录

第1章Linux概述()
1.1自由软件简介()
1.1.1自由软件的含义()
1.1.2自由软件相关术语()
1.2Linux的起源与发展()
1.2.1Linux操作系统的产生()
1.2.2Linux操作系统的发展()
1.3Linux的版本()
1.3.1Linux的内核版本()
1.3.2Linux的发行版本()
1.4Linux的特点()
1.5Linux系统结构()
1.5.1内核()
1.5.2Shell()
1.5.3X Window()
1.5.4应用程序()
第2章Linux的安装及引导过程()
2.1Linux系统安装前的准备()
2.1.1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6安装程序的获取()
2.1.2安装方式()
2.1.3MBR简介()
2.1.4磁盘分区()
2.2Linux的安装()
2.2.1VMware虚拟机下安装Linux系统()
2.2.2Linux系统的多重引导安装()
2.3Linux的启动与关闭()
2.3.1Linux系统的启动引导过程()
2.3.2Linux的引导程序grub()
2.3.3Linux系统的登录()
2.3.4Linux系统的注销与关闭()
第3章Linux操作基础()
3.1Shell概述()
3.1.1Shell简介()
3.1.2Shell的分类()
3.2简单Shell命令()
3.2.1Shell命令的一般格式()
3.2.2简单Shell命令实例()
3.2.3获取帮助()
3.2.4bash变量()
3.3Shell命令的高级操作()
3.3.1自动补齐()
3.3.2历史记录()
3.3.3通配符()
3.3.4别名()
3.3.5去除特殊符号的意义()
3.3.6重定向()
3.3.7管道()
3.4文本处理工具()
3.4.1提取文本()
3.4.2分析文本()
3.4.3处理文本()
3.5vi编辑器()
3.5.1vi的三种工作模式()
3.5.2启动vi()
3.5.3编辑文件()
3.5.4保存与退出()
第4章用户、组和权限()
4.1用户()
4.1.1用户概念()
4.1.2与用户相关的文件()
4.1.3用户管理命令()
4.2组()
4.2.1组的概念()
4.2.2与组相关的文件()
4.2.3组管理命令()
4.3Linux文件安全性()
4.3.1文件权限()
4.3.2修改文件权限的Shell命令()
4.3.3权限委派()
第5章文件系统()
5.1文件系统概述()
5.1.1Linux基本文件系统()
5.1.2Linux支持的文件系统()
5.1.3Linux系统的目录结构()
5.1.4Linux系统下文件的含义()
5.2从命令行中进行文件管理()
5.2.1复制和移动文件()
5.2.2创建和删除文件()
5.2.3查找和处理文件()
5.2.4显示文件大小()
5.3文件系统深入()
5.3.1分区与文件系统()
5.3.2与inode相关的命令()
5.3.3文件类型()
5.3.4链接文件()
5.4文件打包与压缩()
5.5软件包管理()
5.5.1Linux下软件包类型()
5.5.2RPM软件包管理()
5.5.3YUM软件包管理()
5.6磁盘管理()
5.6.1磁盘分区()
5.6.2格式化文件系统()
5.6.3挂载与卸载文件系统()
5.7磁盘配额()
5.7.1磁盘配额简介()
5.7.2配置磁盘配额()
5.8逻辑卷管理()
5.8.1逻辑卷简介()
5.8.2逻辑卷的创建()
5.8.3逻辑卷的拉伸()
5.8.4逻辑卷的减小()
5.8.5逻辑卷的删除()
第6章进程管理()
6.1进程控制()
6.1.1进程()
6.1.2进程控制命令()
6.2作业控制()
6.2.1作业()
6.2.2作业控制命令()
6.3计划任务()
6.3.1at()
6.3.2cron()
第7章Shell脚本()
7.1Shell脚本概述()
7.1.1Shell脚本的基本结构()
7.1 2第一个Shell脚本()
7.2Shell脚本的建立与执行()
7.2.1Shell脚本的建立()
7.2.2Shell脚本的执行()
7.3Shell命令的执行顺序()
7.3.1顺序执行()
7.3.2逻辑与和逻辑或()
7.4Shell脚本中的变量()
7.4.1用户变量与赋值()
7.4.2引用变量与echo命令()
7.4.3位置变量与shift命令()
7.4.4其他Shell变量()
7.5流程控制语句()
7.5.1if语句()
7.5.2测试语句()
7.5.3case语句()
7.5.4for语句()
7.5.5while语句()
7.5.6until语句()
7.5.7break和continue语句()
7.5.8算术表达式和退出脚本程序命令()
7.6函数()
第8章基本的网络配置及远程管理()
8.1网络配置文件与配置方法()
8.1.1网络的相关概念()
8.1.2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6下的网络配置文件()
8.2常用网络操作命令()
8.3Linux远程管理 ()
8.3.1远程管理简介()
8.3.2Telnet()
8.3.3SSH()
第9章网络服务器()
9.1网络服务概述()
9.1.1服务器软件与网络服务()
9.1.2管理服务的Shell命令()
9.1.3网络安全()
9.2NFS网络文件系统()
9.2.1NFS服务简介()
9.2.2NFS服务器的配置()
9.2.3客户端挂载NFS文件系统()
9.3Web服务()
9.3.1Apache服务器的安装与启动()
9.3.2Apache服务器的配置()
9.4FTP服务()
9.4.1Vsftpd服务器的安装与启动()
9.4.2Vsftpd服务器的相关配置文件()
9.4.3Vsftpd服务器的配置()
9.4.4Vsftpd服务的客户端访问()
参考文献()

精彩书摘

第2章Linux的安装及引导过程


本章主要介绍了Red Hat Enterprise Linux操作系统的安装前的准备、安装方式,并以目前应用广泛的RHEL 6为例详细介绍了在虚拟机下的安装过程,最后介绍了Linux系统的启动、关闭命令及系统的启动过程。
2.1Linux系统安装前的准备
安装Linux操作系统前,用户首先应明确安装用途以及和现有的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关系,进行确认,了解Linux操作系统安装的一般性常识,掌握采取什么样的安装方法方可进行,否则会对现有的操作系统(如Windows操作系统的文件)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2.1.1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6安装程序的获取
1.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简介
本书所有的操作将以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6为例来进行讲解。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6是目前应用较广泛的Linux发行版本。
Red Hat Linux 9之后就分为两个分支,一个是Red Hat Enterprise Linux,另一个是Fedora。
RHEL是目前最具权威性和稳定性的Linux操作系统,为若干大型企业所采用。但当需要技术服务或软件更新时,必须向Red Hat公司支付一定的费用。RHEL每2~3年更新一次版本,目前的最新版本为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7。
Fedora是开源社区版,出现于2003年,基于RHEL,其功能完备、更新迅速。每3~6个月更新一次版本,目前的最新版本为Fedora 22。它主要由全球Linux技术爱好者组成的Fedora Project社区负责开发与更新,也同样得到Red Hat公司的支持。对于Red Hat公司而言,Fedora是新技术的测试平台,在Fedora中稳定下来的技术会被考虑用于RHEL。可以这样说,Fedora的今天就是RHEL的明天。
目前还有一种应用非常广泛的Linux发行版本——CentOS(community enterprise operating system)。CentOS创建于2004年,将RHEL源代码进行重新编译后再发行,在功能上和稳定性上与RHEL完全相同,但并不向用户提供商业支持,也不承担任何商业责任。CentOS特别适合那些需要可靠、成熟、稳定的Linux企业级应用,但又不愿意承担技术支持开销的中小型企业。
2. 安装源的获取
目前Linux操作系统的各种最新版本安装程序的ISO镜像文件都可以在网上免费下载,用户可以先把ISO文件下载到本地,从硬盘ISO 文件直接进行虚拟安装或把ISO文件刻录成光盘进行安装。
2.1.2安 装 方 式
Linux系统和Windows系统一样,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安装,甚至比Windows系统的安装更为简单、方便。
1. 按安装距离分类
按安装距离分,可以分为本地安装和网络安装。
(1) 本地安装:可分为光盘安装和硬盘安装。光盘安装即直接通过光盘进行安装;硬盘安装即将ISO文件复制到硬盘后,再进行安装。
(2) 网络安装:适合缺乏大容量存储设备,但具备网络连接的情况。根据所采用的服务方式不同,又可分为Http服务网络安装、NFS服务网络安装及Ftp服务网络安装。其中:Http服务网络安装即系统安装文件来自于Web服务器上,安装时从服务器上下载;NFS服务网络安装即系统安装文件来自于NFS服务器上,安装时从服务器上下载;Ftp服务网络安装即系统安装文件来自于Ftp服务器上,安装时从服务器上下载。
2. 按安装复杂度分类
按安装复杂度分,可以分为完整安装和最小化安装。
(1) 完整安装:该方式最为常用和方便,非常适合初学者,总能满足用户的安装需要。
(2) 最小化安装:该方式通常只有对系统较为精通的专业人员才会选用。最小化安装所需时间极短,且硬盘空间占用极少。但许多软件包均未安装,当系统在使用过程中有进一步功能需求时,必须按照软件包的依赖关系安装必需的软件包。
除此之外,还可以按安装的自动程度进行划分,分为手动安装和自动安装;按安装界面进行划分,分为字符界面安装和图形界面安装。
2.1.3MBR简介
一块硬盘最多拥有4个主分区(包括扩展分区)。这是由硬盘的基本结构决定的。若用户需要在一块硬盘上划分4个以上的分区,就需要采用扩展分区来扩展分区数量,然后在扩展分区上划分多个逻辑分区。硬盘的第1个磁道为0磁道,在硬盘的0磁道0扇区处有MBR(master boot record,主引导记录)。图21所示为硬盘的组成结构。
图21硬盘组成结构
由图21可以看到,MBR由446字节+16字节×4+2字节=512字节组成,正好是一个扇区的大小。其中:
(1) 446字节在Windows系统中用于存储一些系统引导程序和错误代码,在Linux系统中用于存储Linux引导信息,若这446字节损坏,系统将无法正常启动。
(2) 4个16字节用于存储4个主分区的信息,即分区表,内容包括分区类型、分区起始柱面及分区结束柱面。
(3) 最后的2个字节(55AAH)用于系统进行跳转,将CPU控制权交给某一个操作系统。
MBR的主要功能包括检查硬盘分区表是否完好、在分区表中寻找可引导的活动分区、将活动分区的第一逻辑扇区内容装入内存。
2.1.4磁 盘 分 区
Linux的所有设备均表示为/dev目录中的一个文件,如/dev/sda表示采用SCSI接口的硬盘。设备名称中第三个字母为a,表示为系统中的第一块硬盘,而b表示第二块硬盘,依此类推。分区则使用数字来表示,数字1~4用于表示主分区或扩展分区,逻辑分区的编号从5开始。
安装Linux与安装Windows在磁盘分区方面的要求有所不同。安装Windows时磁盘中可以只有一个分区(C盘),而安装Linux时必须至少有两个分区:交换分区(又称swap分区)和根分区(又称/分区)。最简单的分区方案如下。
(1) swap分区:用于实现虚拟内存,也就是说,当系统没有足够内存来存储正在被处理的数据时,可将部分暂时不用的数据写入swap分区,其文件系统类型一定是swap,且无须挂载。大小一般为物理内存的2倍,但目前在物理内存较大的情况下,swap分区划分1GB就已足够了。
(2)/分区:用于存放包括系统程序和用户数据在内的所有数据,其文件系统类型通常为ext4。
当然,也可以为Linux多划分几个分区,那么系统就可以根据数据的特性,把相关的数据保留到指定的分区中,而其他剩余的数据都保留在/分区。
例如,一个较合理的分区方案如下。
(1)/boot分区:系统引导分区,大小为200 MB,采用ext4文件系统。
(2) swap分区:大小为1024 MB,采用swap文件系统。
(3)/home分区:保存用户信息,并方便对磁盘进行配额管理,大小为512 MB,采用ext4文件系统。
(4)/分区:保存其他的所有数据,大小为4096MB,采用ext4文件系统。
2.2Linux的安装
虽然Linux的安装方式有很多,但对于初学者来说,可能在Windows系统中安装VMware虚拟机,在虚拟机下安装Linux系统会比较方便。本节主要重点介绍VMware虚拟机下安装Linux系统的方法。
2.2.1VMware虚拟机下安装Linux系统
若用户想在Linux系统中安装一个Windows系统或其他的Linux系统,或在Windows系统中安装一个Linux系统或其他Windows系统,采用VMware软件会是一个不错的解决方案。用户使用VMware软件中的系统与使用安装在真正硬盘分区中的系统是一样的,只是运行的速度会慢一些。
下面介绍一下在Windows 8系统中通过VMware安装Linux系统。步骤如下。
(1) 到官方网站下载最新的VMware软件。其网址为http://www.vmware.com/,这里的版本为VMware Workstation 12,而且为了和微软的Virtual PC竞争,VMware Workstation现在已经完全免费,可以通过简单的步骤获得软件的注册码。
(2) 安装VMware软件:在Windows系统中安装VMware软件,下载Windows版本的VMware软件并安装,到最后一步输入正确的注册码即可。
(3) 打开VMware软件,如图22所示。
图22VMware主界面
(4) 新建虚拟机,单击图22中的“创建新的虚拟机”按钮,进入图23所示界面。
图23创建虚拟机
(5) 选择“自定义(高级)”安装,单击“下一步”按钮进入图24所示界面。用户也可以选择“典型(推荐)”安装,对于初学者推荐使用这种安装方式。
图24配置虚拟机
(6) 单击“下一步”按钮进入图25所示界面。选中下面的“稍后安装操作系统”选项。
图25选择“稍后安装操作系统”
(7) 单击“下一步”按钮,选择所安装的操作系统类型及版本,如图26所示。图26选择操作系统类型及版本
(8) 单击“下一步”按钮,为所安装的虚拟机命名并设置安装路径,如图27所示。建议在选择目录时,一定要选择具有5 GB的剩余空间的位置,否则会出现磁盘空间不足的情况。
图27设置虚拟机名称及位置
(9) 单击“下一步”按钮,选择处理器数量,选择默认值即可,如图28所示。
图28选择处理器数量
(10) 单击“下一步”按钮,配置虚拟机内存,选择默认值“2048MB”即可,如图29所示。图29配置虚拟机内存
(11) 单击“下一步”按钮,选择网络连接类型。
“使用桥接网络”单选框:表示Windows通过本地网卡与虚拟机内的Linux系统进行连接,同时虚拟机内的Linux系统也可以直接访问内网或外网,当然内网的其他主机也可以访问虚拟机内的Linux系统。
“使用网络地址转换(NAT)”单选框:表示虚拟机内的Linux系统通过NAT的方式访问Windows数据,此时使用的也是本地网卡。若本地网卡没有接网线,通过这个选项连接Linux将不成功。
“使用仅主机模式网络”单选框:表示只允许本台计算机的系统访问虚拟机的Linux系统,此时虚拟机内的Linux系统也不能访问内网的其他主机,此时所使用的还是本地网卡。
“不使用网络连接”单选框:表示不进行网络连接。
在此选择“使用桥接网络”,如图210所示。
图210选择网络类型
(12) 单击“下一步”按钮,选择I/O控制器类型,选择默认选项即可,如图211所示。
图211I/O控制器类型选择
(13) 单击“下一步”按钮,选择磁盘类型,选择默认选项即可,如图212所示。
图212选择磁盘类型
(14) 单击“下一步”按钮,选择磁盘,选择默认项“创建新虚拟磁盘”,如图213所示。
图213选择磁盘
(15) 设置虚拟机的磁盘大小,默认大小为20 GB,用户可以根据所需安装系统的大小确定磁盘的大小,在此设置的磁盘大小并不会体现在真正磁盘上,也就是用户可以输入100 GB,远远超过磁盘分区的实际大小,但在存储数据时,只能使用某一分区的最大空间,例如,某分区剩余空间只有18 GB,在此用户设置了20 GB,实际虚拟机只能使用18 GB空间,而不是20 GB空间。虚拟机产生的所有数据,在Windows上都存在于一个文件中,如图214所示。
图214设置虚拟机磁盘大小
(16) 指定虚拟机文件存储目录,如图215所示。
图215设置虚拟机文件目录
(17) 单击“下一步”按钮,进入图216,单击“完成”按钮,虚拟机创建完成。创建的第一个虚拟机如图217所示。
图216准备好创建虚拟机
图217创建第一个虚拟机
(18) 单击图217中的“编辑虚拟机设置”选项,完成虚拟机的相关配置,如图218所示。
(19) 在此,其他配置都已完成,最重要的是要进行安装源的确定。选择安装源ISO镜像文件路径,如图219所示。这一步非常关键,ISO镜像文件路径一定不能出错,否则安装时会提示“找不到操作系统”的错误信息。
(20) 单击“确定”按钮,再次出现图217所示的界面,单击“开启此虚拟机”选项,将会出现图220所示的安装界面。图218配置虚拟机
图219设置安装源图220开始安装界面
(21) 选中第一项,安装或更新已有的系统,则系统开始安装。跳过检测硬件的步骤,因为这一步可能需要花费较长时间,如图221所示。
图221跳过检测硬件
(22) 在选择键盘及语言等步骤中,选择默认项即可,然后会进入图222所示的界面,单击“Next”按钮。
(23) 如图223所示,定义主机名,可以使用默认的主机名“localhost.localdomain”,也可以更改自己定义的主机名。
(24) 单击“Next”按钮,进入时区选择界面,如图224所示。在此选择“Asia/Shanghai”,并勾选系统时钟使用UTC。UTC是指universal time coordinated,即世界标准时间,也叫格林尼治标准时间,中国处于第八时区,选择此复选框时,中国的时间为UTC+8。图222安装界面
图223设置主机名
图224设置时区
图225设置root用户密码(25) 单击“Next”按钮,进入管理员密码设置界面,如图225所示。输入管理员root用户的密码,在此建议root用户的密码可设置长一些,同时不要采用自身的姓名、电话或一些容易记忆的英文作为密码。可将密码设置得复杂一些,如中间加入特殊字符和标点符号等。
(26) 单击“Next”按钮,进入图226所示的磁盘分区界面。
图226磁盘分区界面
(27) 如图227所示,对磁盘进行分区。
Create:用于创建一个新的分区。
Edit:对选择的分区配置进行修改。
Delete:删除系统已有的分区信息。
Reset:忽略先前所做的设置,即先前所做的分区设置将全部丢失。
选中“Free”,并单击“Create”按钮进行分区。出现图227中的小窗口,创建分区分为三类:标准分区、RAID及LVM。RAID即磁盘冗余阵列;LVM即逻辑卷,在创建逻辑卷时,首先要创建物理卷,再创建一个卷组,最后才能创建逻辑卷。
此处选择标准分区。
(28) 如图228至图231所示,分别划分/boot分区、swap分区、/分区和/home分区,并指定分区类型、分区大小及挂载点。
在Linux系统中,若用户需对某个硬盘设备或文件进行访问,要将其挂载到一个目录上,该目录称为挂载点。在Linux系统中,常见的挂载点有/、/boot、/usr、/var、/home和/media等。图227对磁盘进行分区
图228划分/boot分区
图229划分swap分区
图230划分/分区
图231划分/home分区
文件系统类型有ext2、ext3、ext4、vfat、swap、lvm及raid等,其中ext4为Linux默认的文件系统类型。
允许的驱动器:指硬盘个数,在图228中可以看到只有一块硬盘,sda,表示第一块SCSI硬盘。
大小:要创建分区的大小空间,以MB为单位。
其他大小选项:“固定大小”是指根据“大小”框中输入的分区大小为准;“指定空间大小”是指用户可在此指定空间大小;“使用全部可用空间”是指使用硬盘的全部剩余空间。
强制为主分区:若此分区为逻辑分区,而用户想将此分区转为主分区时,可选择此复选框,一般不做选择。
(29) 分区划分好之后进入图232所示的界面,从该界面中我们可以看到硬盘一共被划分为四个分区,其中/boot、/、swap为三个主分区,而/home则位于扩展分区中的第一个逻辑驱动器。硬盘上还有剩余空间,系统在运行过程中,还可以根据需要再划分新的分区。
(30) 单击“Next”按钮,进入图233所示的界面,此界面为引导装载程序配置界面。在此界面中,用户可以修改开机时的系统选择菜单文字,同时可以为grub设置保护密码,防止非法用户修改内核参数进入系统。
(31) 选择安装类型,RHEL 6.5提供几种安装类型,默认安装类型为“Desktop”,如图234所示。各种安装类型的具体含义如下。
Basic Server:基础服务器系统,仅提供基础服务环境,不提供图形化用户界面。
Database Server:数据库服务器系统,默认安装MySQL和PostergreSQL等数据库软件包,但不包含桌面环境的相关软件。图232分区完成后的界面
图233引导装载程序配置界面
Web Server:网络服务器系统,默认安装PHP、Web Server等网络服务软件包,不包含桌面环境的相关软件。
Identity Management Server:身份管理服务器,默认安装一些与用户身份相关的软件包。
Virtualization Host:虚拟化平台系统,默认安装KVM和Virtual Machine Manager工具,用于创建多个虚拟主机,实现大规模虚拟化。
Desktop:桌面系统,默认提供字符界面和图形化用户界面,且包括桌面环境的多个常用软件包。
Software Development Workstation:软件开发系统,面向Linux软件开发,默认安装包括Java在内的若干开发工具。
Minimal:最基本系统,仅提供字符界面,只能保证系统的基本运行,不包含任何可选软件包。
在此选择默认的安装类型“Desktop”。

前言/序言

Linux系统由UNIX系统发展而来,是一套开源的操作系统,用户可以免费获得其源代码,并可以任意地修改和补充它们。这些特点对用户学习及掌握Linux操作系统非常有利。
如今,随着计算机技术及互联网的飞速发展,Linux系统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广,其所占的市场份额越来越大。随着Linux系统在各个行业的广泛应用,企业对Linux人才的需求正持续升温。在Linux的应用开发、网络服务上,都急需大量的专业人才,这也是业界有识之士广泛关注的焦点。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Linux发行版本之一,本书以RHEL 6.5为蓝本,全面介绍Linux的基本知识、系统管理及网络应用等技术。本书主要以Linux的终端字符界面、多用户、网络操作系统的管理方式进行讲解,兼容UNIX的操作理念,抛开了表面的桌面应用,使读者能真正领会Linux/UNIX的特性及操作方法。
本书主要面向计算机专业类的学生及学习Linux的初中级用户,采用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讲述方法,通过大量实用的操作指导及有代表性的实例,让读者能直观、系统地了解Linux的基本操作及网络管理方法,并将所学的知识尽快地运用于实践。因此,本书内容全面翔实、案例丰富,浓缩了Linux系统的系统管理及网络服务等知识的精华。
本书共分9章,各章节具体安排如下。
第1章对Linux操作系统进行了概述,包括Linux的起源与发展、版本、特点及系统结构等。第2章介绍了Linux系统安装前的准备、在安装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系统的安装过程及启动和关闭。第3章介绍了Linux的Shell、简单Shell命令、Shell命令的高级操作、文本处理工具及vi编辑器。第4章介绍了系统中的用户和组的概念、相关Shell命令及文件安全性措施。第5章介绍了Linux分区及文件系统的概念、文件管理的基本操作、文件打包与压缩、软件包管理、磁盘管理及逻辑卷管理。第6章主要介绍了进程与作业的定义、相关操作及计划任务的制定方法。第7章主要介绍了Shell脚本的基本结构、建立与执行及流程控制语句等。第8章介绍了网络配置文件与配置方法、常用的网络操作命令及Linux的远程管理技术。第9章介绍了网络服务的基本知识,并重点讲解了较常使用的三种网络服务:NFS、Web及FTP。
本书由武昌理工学院温静、尹淑玲,南阳理工学院李恒波任主编;由青岛理工大学琴岛学院江艳飞、武汉华夏理工学院熊薇薇和苏明霞、华中师范大学武汉传媒学院杨艳华任副主编。其中,温静编写了第1章和第2章,尹淑玲编写了第9章,李恒波编写了第3章和第5章,江艳飞编写了第8章,熊薇薇编写了第7章,苏明霞编写了第4章,杨艳华编写了第6章。全书由温静统一编排定稿。
为了方便教学,本书还配有电子课件等教学资源包,任课教师和学生可以登录“我们爱读书”网(www.ibook4us.com)在线浏览,或者发邮件至hustpeiit@163.com免费索取。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错误和不妥之处,恳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特此为谢。